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文明网欢迎您!
文化网|集团主站|集团网群
当前位置:首页>道德模范 > 列表

中铁四局农民工队长徐露平当选“安徽好人”

发布日期:2016-06-16 11:24:05新闻来源:中铁四局文明网

\

日前,经省“安徽好人”评选委员会和公众代表评审团评定,中铁四局农民工队长徐露平,因其16载驻守施工一线累计完成70余项技术革新,默默奉献、恪尽职守,被称为“农民工发明家”的感人事迹,当选4月份“安徽好人”。

徐露平出生于1980年10月,家在安徽肥东农村,出生不满2个月,母亲就过世了,他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农村走出的80后小伙。由于家境不好,徐露平16岁辍学外出在工地打工,直到1999年,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到湖北孝感环水湖大桥从事预应力张拉施工,成为中铁四局协作队伍的一员。

在张拉施工上,他一干就是17年。先后在舟山连岛跨海大桥,南京长江三桥、杭州跨海大桥、京沪高铁、合蚌高铁、合肥南环铁路、连盐铁路等工地工作。爱学习,肯动脑筋的徐露平不但成为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行家里手,更勤于动手搞发明,成了工地知名的“发明家”, 他发明的“钢绞线自动穿束机”, 将以往人工穿束需要6~8人,减少到2~3人,时间从8小时降低到5小时,仅此一项,节约成本近300万元。因为业绩突出,徐露平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最美农民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十大新型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徐露平:张拉施工技术创新的"有心人"

\

徐露平

在工作中始终做个有心人,不断发现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由自己一个人技改创新,到带领一支团队集体攻关,1999年从事预应力张拉施工至今17年,徐露平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

\

工作中的徐露平

2016年3月,徐露平被调到中铁四局四公司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工作,他在梁场组建了“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由徐露平任组长,工经部、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物资设备等部门的6位员工任成员。虽然并不是什么脱产的“领导”,而且每天仍然奔赴在施工现场,但用他的名字命名工作室,源于多年来徐露平的创新业绩。

\

徐露平教现场人员操作机械

1980年肥东出生的徐露平,读高一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打工。从1999年开始,徐露平便和预应力张拉施工打上了交道,而这一干就是16年。

“要想把工作干好,一定要苦干加巧干,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经过中铁四局杭州湾跨海特大桥、京沪高铁、合蚌高铁、合福铁路和连盐铁路等桥梁的预应力张拉工地施工等重大项目的磨练后,从2008年起,徐露平开始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改创新。

\

工作中的徐露平

在大规模的高铁建设中,预制梁穿束是高铁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2009年,在合蚌高铁下塘制梁场,徐露平经过现场试验后发现,施工所需要的人工穿束要6~8人,且需要耗时8小时左右。

为了省力省时,徐露平开始对照图纸和施工用具大量地琢磨、实验和总结,只要遇到困难的问题就虚心请教有张拉经验的师傅。很快,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发明了“钢绞线自动穿束机”。

试验证明,机械穿束仅需2~3人,且穿束用时不到5小时。除此之外,机械穿束比人工穿束钢绞线每根至少节省材料15厘米,仅此一项,每片梁的成本节约就达700元左右。

徐露平的发明广受欢迎,很快,“钢绞线自动穿束机”成功推广到九景衢铁路常山县制梁场、连盐铁路东海县制梁场、京沈客专龙城区制梁场等近10个梁场,仅此一项就为项目节约成本近三百万元。

如何提高箱梁的洒水养生效果一直是困扰施工队的难题,原先人工洒水养生耗时耗力、洒水不均匀,导致效果甚微。面对这个问题,徐露平积极投入研究,组建QC攻关小组,展开技术攻关。

最终,徐露平考虑采用养生新工艺,对每个台座投入自制自动喷淋系统进行洒水养生。结果,水均匀的喷洒于箱梁表面和箱内,既增加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又减少了1500元的工艺成本和一年的人工费约8万元。

在施工现场,最重要的要数安全问题。2014年3月,徐露平被聘为连盐铁路东海县制梁场现场队长,主要负责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有次,在施工现场的张拉过程中,突然出现了钢绞线滑丝现象,当时一端的千斤顶退不下来了,由于没有退锚的工具和支架,现场的施工人员一时束手无侧。得知情况的徐露平,立马建议使用槽钢和钢板代替支架,把滑丝的钢绞线给退了,并整整用了8个小时。

如果以后再次发生滑丝现象怎么办?“一次的问题还会有下一次,要找一个万全之策。”徐露平又开始琢磨起来,最终他根据施工经验设计并加工制作了一台退锚支架,该支架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保障了退锚的可操作性,且制作模型简单易加工增加了退锚支架的实用性。

\

徐露平的获奖证书

此外,徐露平还在工作中对各种工艺、工序、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近70余次,“只要他走过的每一个工地,都有他创新的地方。”徐露平的徒弟刘翔说。

成立创新工作室后,多名来自中铁四局四公司创新骨干集中在一起开展技术攻关,作为团队领头人,徐露平不仅从事技改创新,还更多地承担协调管理和成果发布工作。在徐露平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小组成立不到两个月,就研究发明了箱梁张拉使用的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相比之前,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且经济效益好。每片梁可以节约钢绞线约300米,节约成本超过1000元。

眼下,徐露平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评为“劳动模范”。2011年,光荣当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十大新型农民工”。2016年1月27日,他再一次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十佳“最美农民工”,同时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当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喜好创新的徐露平表示,近期,他正在设计一个箱梁张拉的单孔连接器,已经绘制了草图,正在寻找机械厂家加工。对于远期的规划,徐露平准备带着他的劳模创新工作组,对箱梁施工中的抽拔管进行研究,设计用机械穿孔抽拔管。(记者 王佳 通讯员 江龙余 许乃见)

信息录入:nxy 责任编辑:牛晓筠
文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