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文明网欢迎您!
文化网|集团主站|集团网群
当前位置:首页>四局好人 > 第七届 > 列表

赵刚军:支教路上 他选择继续坚持

发布日期:2014-01-09 13:12:16新闻来源:

7月24日,中铁四局文明网在“志愿服务”栏目中转载了《中铁四局员工赵刚军长丰旧镇支教分队走访录》一文,至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中铁四局市政分公司新员工赵刚军,进入了同事们的视线。

赵刚军,安徽大学2013届社会与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2012年中铁四局在安徽大学的招聘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录取并分至中铁四局市政工程分公司。然而,今年7月才毕业的他,3月就早早来到公司,开始了他新的职业生涯。下面就请跟随记者的采访,一起了解这位无私奉献的小伙子。

曾是留守儿童的他,从小就有一个支教梦

赵刚军原籍六安市霍邱县,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贫困县,后因政府规划,他老家所在的三元乡被划到了叶集试验区。小时候的赵刚军和众多农村孩子一样,爸爸妈妈农闲时在外打工,农忙时才回来,平日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带他。爷爷不识字,还要照顾田地,因此,小时候的赵刚军也是个留守儿童。造化弄人,高三那年,赵刚军并没有如愿考上大学,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下,他选择复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顺利考上省部共建的重点高校安徽大学,并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期待自己能早日实现小时候的支教梦。

忙碌而充实的大学生活,总让他闲不下来

“刚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基本不上课。我在想,大学怎么这么闲哪!于是我就找了份家教……”

从此,持续四年的勤工俭学生活开始了。丰富的不仅是大学的课余时间,还有大学社团文化。这一方面,赵刚军选择了安徽大学最大的支教社团——春晖学社,而这一做,又是四年。从社员到部长,从平日里的城中村支教到暑期偏远地区支教,从当初10多人的团队到后来200多人的团队,赵刚军的支教热情在跟随着他的团队规模一步步提高。大学的四年里,他参与的团队就曾在省内合肥、六安、宿州、宣城、阜阳等多地开展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支教,直接受益人数不下20,000人,捐赠图书等文体用品实际价值不下于100,000元,出具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调研报告不下于100,000字。相关事迹也得到了学校、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系王建文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广电系主任张阳老师以及校团委吴婉婷等多位老师都曾慕名参加了图书捐赠、班级宣传、爱心送书等活动,江淮晨报更是以《支教者的爱心,何处安放?》和《支教路上,他们选择继续坚持》为题给予全版和连载报道。而这些,都是赵刚军及其所在团队努力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支教活动,他酝酿春晖家园计划

“传统大学生支教以游击式为主,流动性大、系统性低,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到位,也不利于支教团队向专业化方向展……”于是,2011年5月,赵刚军酝酿成立春晖家园计划中长期支教项目。说干就干,当年7月赵刚军便带队在家乡叶集开展试点,以1年为周期,对每座有意接受支教的小学开展长期建设,这其中包括:暑期一个月的需求式支教、一座藏书量达6000本的标准化图书室建设、一期当地留守儿童受教育现状专业化调研以及一次城乡对接帮扶。至今已在叶集开展支教2年,派出支教队3支近50人,帮扶乡村小学3座,联系外界集体捐赠4次,捐赠可用图书10,000多本,联系捐赠文体器材价值近50,000元,并牵头联系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与叶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投身工作,爱心路上他选择继续坚持

工作之后的赵刚军,面临更多的新事物,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于是,他就利用晚上和周末来开展自己的项目。“说到这,我想先感谢公司及领导对于自己以及这份爱心的支持,能够给予我这样一个优质的平台。在同局及兄弟单位相关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也开始着手建立项目的常任理事会,负责项目的日常外联、培训等工作,争取将项目做得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据悉,就在记者采访前的一周,赵刚军和他的团队就又接收到一个公益教师团队近20,000元的分期资金捐赠。

除了支教,大三时期为贵州癌症同学发起募捐,实习之余联系同学为巢湖白血病女生集体献血,积极参加各类义演,参与推动免费午餐安徽地区推广,与江淮晨报合办流动图书室项目……都充实着赵刚军的课余和业余生活。

问及支教的动机,赵刚军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支教可以算作兴趣,我想把这算作一个。我很感谢一路上一起参与支教的兄弟姐妹们的陪伴,我也不想给自己定位多高,尽自己努力做些事情就好,做好工作,保持兴趣。”

信息录入: 责任编辑:
文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