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原六公司因公负伤高位截瘫的员工朱会明存活36年,被医学界称为奇迹。大夫们说,这主要归功于他妻子程克菊36年如一日的真情守护。2007年元月,程克菊用爱心在家撑起一片蓝天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200万芜湖市民的心,被高票当选为芜湖市十大“平民英雄”。3月,程克菊一家又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家庭”。然而,荣誉的光环里不仅仅是赤橙黄绿的闪烁,更多的是13348个日夜酸甜苦辣的揉和⋯⋯
程克菊,18岁时认识了原六处青工朱会明。一年后,两人在云南铁路建设工地结婚。甜蜜的日子刚刚起航就遭遇暴风雨。1970年12月,朱会明在隧道施工中受了重伤,齐胸以下失去知觉。当时,程克菊刚刚生了女儿小芬,得知丈夫受伤的消息,匆忙赶到了工地医院。见到朱会明的一刹那,她的整个天都塌了下来。她迷茫:自己还不到20岁,女儿才6个月,今后这日子怎么过啊!她更心碎:一个壮实的大男人让伤魔折腾得变了形,仅仅几个月的卧床,屁股上已经长了褥疮,烂得很深,而且死神随时可能夺走他的生命。
整日泪水洗面的程克菊,在迷茫和心碎的交织中,并没有停下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烧汤喂饭、翻身擦洗,细心护理着丈夫。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丈夫虽然就半个身子半条命,依然是铁路建设的英雄,依然是家的顶梁柱,我要帮他战胜死神,要让他听到女儿叫爸爸的呼唤,要用柔弱的双肩撑起这个家。
这一撑就是36年!从云贵高原的工地医院,到皖南山区的万安小镇,再转芜湖市里的职工医院,在这看似平凡却漫长的岁月里,不要说辛劳磨去了青春年华,不要说寒夜里滋生了无尽寂寞,不要说艰难中流下了多少泪水,更不要说拮据带来了几多惆怅,全身心投入护理丈夫的程克菊,用不屈不挠的精神,日复一日,顽强、乐观地坚持着信念,呵护着丈夫,培养着女儿,支撑着家的天空。
有人为程克菊算过一笔帐:36年间,丈夫在医院住院达30年,病历有2米之厚;程克菊以病房为家,为丈夫日夜翻身、擦洗、换药每天都在四个小时以上,穿梭病床、食堂或家的路程,有8个“长征”之遥。冰天雪地的每一个脚痕,都是爱的烙印,狂风暴雨的每一次摔打,都是情的见证,夜深人静的每一回料理,都是心的交融。朱会明大小便失禁,小便可以导尿,大便就难啦。每到此时,程克菊都小心翼翼,先用开塞露润滑,然后用自做的铁丝勾一点点抠出。长期卧床,朱会明不仅一个肾完全萎缩,另一个长满了结石,而且“美人鱼”似的身体下部关节僵直,腿脚变形,肌肉萎缩、肿胀,有时还会自然溃烂、流脓。程克菊把布满丈夫全身的上千块疤痕称为“情结”,那每一个伤口的愈合都倾注着妻子的心血和汗水。1990年,朱会明年愈古稀的老母亲中风病危,程克菊带着女儿奔回四川万县老家尽孝,来回20天里,请一同事 照料。妻子不在,朱会明怕大便时麻烦他人,每天仅吃二两稀饭,饿得枯瘦如柴,致使植入背部的钢板螺丝都裸露出来,疼痛难忍,把赶回家来的程克菊心疼得直掉眼泪。大夫们不得不把朱会明背部的钢板取出,结果为防感染打青霉素的屁股出了个大脓包,17年至今未愈,脓包从屁股一直烂到腰下,已形成窦道。2006年7月,因肾功能衰竭已四天无小便的朱会明淹淹一息,大夫已把死亡证明都填写好了,朱会明就是不断气。抢救中的大夫两次为他血透,硬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朱会明得知后,笑着对妻子说:这是四临鬼门关了,阎王爷硬是不要我,还得麻烦你。
然而,压在程克菊肩上的不仅仅是丈夫的伤病。1966年,朱会明参加铁路建设是轮换工,要五年才能转正,工资仅26元。朱会明受伤时还没有转正,程克菊和女儿是农村户口,在那票证时代,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单位领导以护理工的名义每月给程克菊12元的生活补贴,并从每位工友的口中“拔牙”,挤出30斤粮票给程克菊娘俩度日。1973年8月,为了让丈夫多点营养,托关系买回猪头肉(比猪肉便宜多了)的程克菊,在医院门口突然看到女儿拣别的小朋友吐在地上的甘蔗皮吃,热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几年来,她把心思全放在丈夫身上:为增强丈夫的抵抗力,她把稍微带点油水的菜先给丈夫吃;为减少丈夫的精神郁闷,她卡出钱来为抽烟的丈夫买烟,但卡自己的同时也委屈着女儿,长这么大孩子还不知水果是什么滋味!抱着女儿痛哭一场的程克菊决心自强不息,借钱买来缝纫机,用废旧报纸练习裁剪,从给女儿做新衣开始,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做缝纫的技艺,在护理的同时给医院的大夫、护士和病友做做衣服,贴补家用。
这些年来,单位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逢年过节没有那任领导不来慰问,遇有困难,没有那位领导不给解决,仅各种医疗费就用去上百万元。1983年,单位领导在芜湖机关驻地给朱会明分了一套住房,结婚15年连一口衣箱都没有、一直以单间病房为家的程克菊终于可以领着丈夫出院回家了。为了解决程克菊母女的户口问题,单位领导多次与地方公安部门协商,办理了“农转非”。医院还专门为朱会明配置轮椅,让程克菊推着丈夫到病房外呼吸新鲜空气。同时,为程克菊毕业在家的女儿在芜湖安排工作,以协助她照顾病人。朱会明患尿毒症后,医院又到医疗器械公司订做专用活动床,把病房的门扩大,以方便他每星期一次的血透。看到程克菊的善良与辛苦,也曾有好心人两次为她介绍对象,对方也愿意和她一起共同照顾朱会明。她婉言谢绝:我虽然只经历了三个月新婚的喜悦和幸福,但我现在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家,我不改嫁,就能撑起老朱生活的天空。”苦尽甘来,程克菊的女儿朱文芬成家后,为他们俩添了一对双胞胎的小外孙,一家六口常常在病房里发出快乐的笑声。
虽然仍躺在病床,虽然仍忍耐着伤痛,说起当年抢险负伤的一幕,已年愈花甲的朱会明依然是兴奋;忆起37年流逝的岁月,朱会明用幸福的眼眸盯着妻子。他是幸福的:在与伤病的抗争中,他不仅品尝着爱的暖意,更深切地体会着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