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年仅23岁的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员工马恒毅不幸因工致残。此后他在近30年的有生岁月中,以不屈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帮助32名残疾人点燃对生命的希望,为群众义务修理各种家用电器达6448件,直到2003年去世。
1974年7月27日,皖赣铁路架设过江通讯线路。马恒毅潜入水中排除故障,被一股漩流挟裹着撞向礁石,鲜血顿时染红了江面。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站起来,身体自胸部第二根脊椎下完全失去了知觉。那年他仅23岁,风华正茂。
高位截瘫,把他永远击倒在病床上。他不想活了,可四肢肌肉严重萎缩,他的手连翻动一张书页的力气都没有,想死也死不成。这个自父母双亡后没掉过一滴眼泪的男子汉,止不住泪水长流。
在病床上,马恒毅在生与死抉择中做着反复的思想斗争。他决定不能这样在悲观叹息中度过余生,可是自己又能干什么呢?
陪护的工友帮他整理物品时,翻出了一个笔记本,那是马恒毅上学时抄写的无线电基础知识读本。马恒毅眼一亮,搞无线电!马恒毅用健全的大脑和稍能动弹的双手,开始寻求、探索充满艰辛的新生之路。
他用嘴吹、用舌头舔翻书阅读;计算、画图,全靠大脑无数次的推理⋯⋯凭着超乎平常人的毅力,马恒毅学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掌握了无线电基础知识。随着国外家电产品涌入国门时,他又自学了英语、日语。
看到马恒毅为了学习顽强地用舌头和嘴翻阅书籍,出于同情,一位名叫张秀英的姑娘经常充当马恒毅的“手”,帮助他翻阅书籍。在与马恒毅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张秀英被马恒毅对生命的坚强不屈感动了。4年后,这位名叫张秀英的南京姑娘成为了他的妻子、助手。
为锻炼自己双手的灵活性,马恒毅一遍一遍地练习抓、握。渐渐地,马恒毅能颤抖着抓住电烙铁了,能用双手捧起螺丝刀了,马恒毅婚后不久的一天,一台坏了多年的收音机在他手里飞出欢快的歌声。他的生命,开始奏出了人生最强音。
马恒毅由此开始钻研无线电技术。他每天埋头于蛛网般的线路和一件件的电视机、收音机、电饭锅中。每天早晨6点,他就用那双弯曲成“弓”形,颤抖无力的手开始工作,直到半夜零点左右为止。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个与病榻相伴的残疾人,为群众修理各种家用电器6448件,没收过一分钱。
马恒毅的事迹通过电台传出后,雪片般的信从全国各地飞来,其中多数为残疾人。翻阅着一封封充满对美好生活渴望和无奈的信,马恒毅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拿起笔,给他们回信,由于手指弯曲变形,颤抖无力,马恒毅一小时只能艰难地写200多个字,回一封信,有时要花上半天时间。他知道,他回的不是寻常信,每一封信都有可能慰藉一颗颗受伤的心灵,燃起他们对生命的希望。
一些人慕名而来学艺的残疾人,大多家庭生活困难、走投无路。马恒毅就管他们吃住并把所有技术和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徒弟们。徒弟们学成之后,自立了,成才了,又介绍别的徒弟来。
由于行动不便,马恒毅“函授”带徒十多人。这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没有文凭、义务教学、最令人感动的“函授学校”了。它不但传授知识,还播种希望和光明。
有封求师信辗转数月才送到马恒毅手中。写信人是安徽省巢湖市司集乡东黄村青年农民王家敏。他是外出打工时受伤致残的。他在信中说:“我常想,如向命运屈服而去死,多么可怜、可悲⋯⋯我希望你能收下我这个徒弟。”马恒毅立刻提笔复信,收下了这个徒弟。
王家敏写信向师傅请教无线电知识和汇报成绩。“我能修收音机,我能修电视机⋯⋯”4年后的1992年夏天,已能拄着双拐行动的王家敏专程到南京看师傅。当见到师傅的一刹那,他惊呆了。他没想到师傅的残疾程度比他严重得多,除了健全的大脑和一双稍能活动的双手,其它部位完全失去了知觉。由于失去排汗功能,每当夏季,马恒毅全靠淋凉水降体温。王家敏跌跌撞撞地用毛巾为师傅淋水,淋着、淋着,他哭了⋯⋯
马恒毅的乐观深深感染着王家敏。王家敏回去后写信给师傅汇报讲,他现在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能人”,一位农村姑娘爱上了他,不久就要结婚了。马恒毅看到这封信时,当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生活最好的回报。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马恒毅先是随着铁路大军四海为家,后来领导把他接到了蚌埠,住进了机关。1988年,他和妻子重返相识相恋的扬子江畔,搬进了单位给他们购置的楼房。家几经变迁,但家门口那块“义务家电修理部”的牌子没有变。
马恒毅的生命之歌是一首大合唱。他一辈子带徒30余人,其中多数是残疾人。他还给数百名残疾朋友写过热情洋溢的信。马恒毅的事迹也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称他为“楷模”、“路标”。马恒毅用他不倒的人生信念,引导、搀扶着残疾兄弟姐妹前进。
当别人问到他为什么免费义务帮助别人修理家电时,马恒毅笑笑道:“人不能只为生而活着,总要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马恒毅非常崇拜雷锋,在他身边珍藏着雷锋照片和上学时的手抄雷锋日记。他失去了在沸腾铁路建设工地拼搏流汗的能力,但同样可以像雷锋一样为人民服务。他觉得,自觉地助人为乐,自觉地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值得用一生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