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文明网欢迎您!
文化网|集团主站|集团网群
当前位置:首页>身边好人 > 列表

姚老鲐背之年的阳光生活

发布日期:2014-04-15 15:24:16新闻来源:中铁四局文明网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有和蔼可亲的老人,一家人的天伦之乐是令人羡慕的。

居住在中铁四局八分公司小区1#楼3单元的老人姚国才,1921年的10月10日出生在安徽省明光市嘉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1962年老人到中铁四局工作,先后参建过皖赣线、阜淮线、宣杭线等国家重点铁路工程,1983年退休,投身国家铁路建设20余年,发挥着自身的光和热。

如今,进入鲐背之年的姚国才老人,红光满面,身体也非常硬朗,老伴陈传英今年也已92岁高龄。两位老人1942年结婚,养育了6个孩子,子女个个事业有成,如今是四代同堂,家庭和睦,虽然并非富裕之家,但老老少少关系融洽。

姚国才老人参加工作20年,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自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仍然余热生辉,勤耕不辍,做了大量有益社会和社区的工作,是邻里老人的知心朋友。在每年社区或者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总能看见老人的身影。2008年,在公司举办的离退休职工“花卉展”活动中,姚国才老人培养的菊花获得了二等奖。谈起老人的感想时,老人说:“这做人就该象菊花的品质一样,做一个花之隐逸者,无论对待困难、对待财富、对待人生,应该拥有乐观健康的心态”。老人平时还非常关注社会新闻,经常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也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数次委托儿子为困难山区捐款捐物。姚国才老人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现在老人以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思想胸襟,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为邻里做出了榜样,为晚辈做出表率,成为大家值得效仿的长者。

在儿子姚多祥的记忆里,母亲一生勤劳节俭。“我们兄妹6个,一年的鞋子、衣服就得不少,母亲平时忙,我就记得她过去常熬夜给我们做鞋子、衣服,”他动情地说。姚国才年轻时参加工作,投身国家铁路建设,漂泊在外,对于丈夫的工作,她总是给予大力支持。孩子们基本上靠老伴一人拉扯大,但还是尽力让他们过得好,没让他们觉得自己过得比别人苦,现在她的大孙子都43岁了,也是她一手带大的。对孩子的培养,陈传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生难得走一次,不要争名夺利,吃亏是福。如今老人干净利落,从不悲观厌世,每天生活的有声有色,颇有质量。

说起两位老人的养生之道,儿子姚多祥说,老人平时也没吃什么保健品,也许是过惯了苦日子,如今生活好转了,老人对食物也没什么挑剔,有什么就吃什么。红薯、玉米、面条、米饭,都是他们最爱,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喝酒、不抽烟。老人作息时间也有规律,每天晚上八点休息,早上六点起床,中午要午休。寒来暑往,姚国才老人每天坚持在庭院内散步,做老年健身操,老伴有时腿脚不灵便,他就用轮椅推着老伴一起锻炼。他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劳动是创造也是锻炼。”

两位老人心态也很好,性格豁达随和,不与人争吵,不斤斤计较,从不说东道西,也不拨弄是非,处理好邻里关系,营造良好睦邻气氛。“心底无私天地宽”,姚国才老人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和家人。平时哪家邻居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周围的邻居都说他是个热心肠的人。老伴陈传英,雪白的头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天气好的时候,她常常怡然地坐在靠椅上,晒着太阳,见到来人,便咧开嘴笑起来问候。有时家里孩子因为工作或学习等原因不开心,发牢骚、抱怨生活的时候,姚老觉察后说:“人生总是要有磕磕绊绊的嘛,哪里会有一帆风顺。”还反过来安慰家人,不要悲哀消极。两位老人也时常教育儿女,待人要和善,年轻人的想法跟上一辈会有差别,长辈对晚辈要多理解,凡事多忍,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他们儿女众多,老人从不偏袒哪一个,总是一视同仁。两位老人吃了大半辈子苦,晚年很快乐。姚老说:“儿女们有孝心,我们老两口日子过得幸福,知足了。”

晚辈们对老人都很孝顺,两位老人爱上谁家住就上谁家住,不论是儿子家,还是女儿家,多年来从没争吵过。每当别人问他们哪个媳妇最孝顺时,他们总是乐呵呵地说:“都好,都孝顺!”其乐融融的生活中,老人也忘不了“自力更生”,洗脸、洗脚、穿衣、叠被,打扫房间都是自己动手。劳动了一辈子的老人把自己能动手干活当做是健康的标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随遇而安的心境,乐观、宽容的心态,使得两位老人走过了九十多个春秋。(张泽莲)

信息录入:nxy 责任编辑:牛晓筠
文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