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凉风萧瑟满地霜的深秋,到冰封千里雪纷飞的寒冬,凭着一腔热血,靠着一把铁锹和镐头,筑起了一条两米多宽六七百米长的农用车道。看着他心中最惦记的路终于修通了,此时的共产党员段清末心里乐开了花。
段清末,河南省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人。1968年3月应征入伍,到新疆奇台骑兵独立团服役,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在新疆当兵时,每次回家探亲几千公里的路,坐火车需要三天四夜,还要再搭上汽车颠簸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家。那时候交通的不便让他深深感到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多么重要。
1971年复员参加工作时,段清末就选择来到中铁四局当了一名筑路工人。走进十万大山的湘西,修筑枝(城)柳(州)铁路。几个月后和他一起来单位的五名退伍兵觉得在工地就像吉普赛人一样四海为家,又太苦太累,就纷纷回乡务农。看着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几个兄弟都打了退堂鼓,段清末心里也琢磨是否该继续待下去……当听到工区驻地附近的村民们诉说着祖祖辈辈都从未走出过大山,期盼着这条铁路早日通车的话语时,他就打消了回乡的念头。虽然一天天辛苦地忙碌着,但看着铁路一点点向前延伸,他就更觉得如果不干点有意义的事,人这一生就是光阴虚度了。既然修路能够帮助大家,我就在四局踏踏实实地干。
这一坚持就是四十多年,漫漫时间长路,从普通铁路到风驰电掣的高速铁路,在朔黄、京九、合武、合蚌、海南东环、合福等30多条铁路线上,从作业班长、领工员到队长、副经理,段清末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参加了不少。
几十年来,段清末参与架设了各型铁路T梁和箱梁七八千孔,总里程达二百六七十公里。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各型T梁、箱梁架设的专家,段清末靠的是扎根现场的钉子精神,不管担任什么职务,也不管是烈日暴晒,还是酷暑严寒,他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在合武铁路他带领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仅用七天时间就协助厂家组装完成了国内首台九百吨铁路箱梁铺架机械。
在合蚌高铁100天时间内架设了232孔箱梁,创下了当时四局的铺架纪录。在海南东环铁路万泉河大桥施工中,24小时架了8孔900吨箱梁,得到了业主的好评。2011年段清末光荣退休后,因为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又作为技术指导被单位返聘干了四年。2015年他带着京九铁路建设功臣、火车头奖章、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证书等荣誉回到了家乡。
段清末的家乡在连绵纵横、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上,有三个村民组,八九十户人家。村头一座十几层楼高的山坡上本来没有路,当村上大部分人家在坡顶耕种了土地后,上坡背柴和种庄稼的人多了,便有了一条六七百米长一米左右宽只能供一人行走的羊肠小道。村民们每次沿着这条曲折蜿蜒的小路来到坡顶给田里施肥,收割庄稼,都只能靠肩扛人挑,辛苦不说,还十分危险。那时还在四局工作的段清末有一次探亲回家,看到村里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上山背柴禾,小路后边就是七八米的深沟,十分危险,他连忙赶上前扶着老人到达坡顶。
此时段清末就萌发了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的想法。退休后,段清末立刻着手准备实施自己的修路计划,结合自己以往在铁路工地上修筑施工便道的经验,想将小路拓宽成能够让农用车开上去的车行道。说干就干,他马上开始勘察线路、购买工具,忙乎开来。一些村民看到段清末准备修路,就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的给他泼冷水道,这么陡的坡修车行路不可能,车辆绝对开不到山上去。还有的劝他,别粘这麻烦事,这么大的工程量,要干到啥时候。老伴和儿女们也劝他,你也不年轻了,腿脚又不好,退休了就在家好好享清福,不要再上坡修路了,可段清末并未放弃心中的念头。他心想,我在外修了一辈子路,可是家门口的路却没顾上修,这条路我铁定要修好。2016年国庆节刚过,每天天刚亮,他就扛起锹和镐来到坡脚,按照自己规划好的线路干了起来。
黄土高坡的土质干燥时如岩石般坚硬,一镐下去只能刨起一小块泥土。段清末拿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先用镐刨松路边靠山坡的泥土,然后再用锹把路面一点点清理干净,干上一小会儿他已是胳膊酸麻,气喘吁吁,就往路边一坐歇上一会接着再干。为了怕中午回家做饭浪费时间,他索性早上出门时带上大馍、咸菜和热水,中午凑活着吃一顿。每天八九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凛冽刺骨的山风,让段清末2002年意外受伤骨折的小腿经常疼痛难忍,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只能让老伴按摩缓解,可他仍然每天坚持上山修路,只为了这条路能早日拓宽通车。
段清末独自修路的事也感动了一些村民,他们结伴自愿来到工地同老段一起干,但随着路的坡度越来越大,开挖的土方越来越多,这四五个人没干几天就撑不住便陆续退出,只剩下段清末一人在坚持着。
当段清末历尽千辛万苦把路修到了半山腰时,一个将近100度的胳膊肘弯道挡住了他修路的进程。这里要让农用车转弯上坡就必须比原有道路宽上个四五米。可是半山腰上已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拓宽路面了,怎么办?此时村里讲风凉话的人就更多了,你看我说了修不成吧!巴掌大的地盘咋开出一条车道来,真是异想天开!有股子倔劲的段清末没有放弃,他想起了当年在皖南修铁路参加抗洪抢险时,用沙袋装土垒起坚实防洪堤的往事,这里也用沙袋来垫再夯实应该能行!想到这,他立马行动起来,自费买了几百个编织袋,一锹一锹装满土后,再一袋袋扛上坡,层层码好夯实堆积在弯道处,搭建起一个可供小四轮拖拉机拐弯的平台。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通往坡顶的农用车道终于打通了。2017年2月的一天,段清末请来了村里驾车的老把式,开着小四轮拖拉机一口气冲上了坡顶。此时,围观的村民们喜笑颜开,有的拍拍段清末的肩膀,夸赞道这条路修的真得劲!有的马上跑回村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全村人。
当看到心中这条路终于变为现实,成为方便村民的阳光大道,段清末跟村里人承诺,这条路通车了,但还需要时常维护,我每天都会来看看,确保大家拉肥运庄稼的行车安全。
(吴怀球 郑红梅文良诚)